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投資移民】港府考慮提高門檻 入場費或升至千萬

2010-4-28新浪財經
香港市民批評樓市升幅過高,政府投資移民計劃成為攻擊目標。香港立法會連續兩周會議上都有議員要求政府檢討計劃,保安局長李少光今天在會上透露,正考慮提高移民投資下限。

政府于2003年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合資格人士須投資650萬港元以上的資金于獲准的投資資產類別,包括房地產或金融資產,並由此取得香港的居留權。

議員梁美芬等今日在立法會上表示,投資移民資金下限應當提高。「移民的投資不應該影響香港中小型樓宇市場」,她指出,目前的投資下限,令許多資金投入了市民需求最大的中小型住宅,推高這些住宅的價格,因此建議將下限上調至1000萬港元以上。

李少光透露,政府的確正在檢討是否提高計劃投資移民計劃的下限,以及擴大指定投資專案。他強調,2003年推出計劃時香港經濟和樓市是「一池死水」,計劃是基於當時的經濟需要而定的,多年來也令香港的許多行業受惠。#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投資移民】人數破萬 吸金近500億港元

2010-4-27 東方日報
投資移民計劃推出近七年,截至今年三月底申請人數突破一萬大關,累積「吸金」額攀升至470多億元;單以今年首季數字計算,投資移民的房地產投資更逾20億元,創出歷來新高。

有移民顧問指出,金融海嘯後投資者對股市信心未恢復,以內地人為主的投資移民認為「買磚頭穩陣啲」,加上在港買豪宅是身份象徵,遂令買樓意欲增加。

入境處推出的投資移民計劃,今年首季接獲的申請數字持續上升至新高,即逾1100人,令計劃自03年10月推出至今,累積申請人數逾一萬人,而已獲正式批准來港者至今已近6700人,當中78%是有外國永久性居民身份的內地人。

七成資金買金融資產
由計劃推出至上月底,投資移民累積在港投資達473億元,當中投資在房地產與指定金融資產的比率,約為三與七之比。不過今年首季的單季數字顯示,投資在房地產的比率升至四成之高,達到逾20億元,較上一季增幅達6%,該季投資移民的總投資額為52億元。

在港買豪宅身份象徵
景鴻移民顧問公司董事長關景鴻指出,金融海嘯令投資者對股票市場有恐懼,而去年內地股票市場起跌幅度大,他接觸的內地投資移民投資股票蝕本居多,但投資買樓卻「十個有九個贏」,令投資移民買樓意欲增加。

本港近日樓價高企,有樓盤呎價甚至過萬,但他指內地人「唔怕高追」,反認為在港買豪宅是身份的象徵。

買股票多過買磚頭
他指出,在港買賣樓宇相對內地靈活且貸款較便宜,入境處數字只反映投資移民初次的投資項目,但其實不少人會先買股票盡快取得本港身份證,才將資產轉至買樓。

他預料,今年首季實際房地產與金融資產投資已接近五五之比,不過金融產品涵蓋範圍始終較廣,買股票多於房產的情況短期不會逆轉。#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部署RMB﹞人民幣升值受惠行業

人民幣升值 行業利弊大檢視 2010-4-23 香港經濟日報
哈繼銘(中金首席經濟師)
前言:
人民幣應該升值與否,其中最大的爭論點,正是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券商中金就對42個內地行業,根據他們對出口的依存度和產品的國產率,分析了人民幣溫和升值的影響,發現對大部分行業其實是利大於弊的。

當中那些行業的最受惠,那些行業受累? 

正文 :
我們保持人民幣即將對美元升值的預測,預計人民幣在在未來12個月內將升值3%-5%,主要基於原因如下:

第一,近幾個月中國企業加工貿易進口迅速上升,未來數月出口增速有望維持強勁。

第二,近月來通脹持續上升,預計未來數月在翹尾因素影響下將進一步上揚。
第三,早前媒體關於「民工荒」的報道,表明人民幣升值將不會導致大量失業。

第四,中美政治緊張局勢有緩和跡象。

第五,希臘債務困境改善的消息,表明美元貶值的可能性正上升,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

第六,房地產新政的推出,減少了熱錢流入的風險,減弱了人民幣升值會使更多熱錢流入的擔心。

外需仍存暗湧 料僅溫和升值
但我們預計,人民幣升值將是漸進式,不太可能出現一次性大幅升值。中國的外需正在恢復,但前景仍然具有不確定性。近期歐元對美元貶值已經推動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上升,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將使人民幣對歐元和其它貨幣升值幅度過大。

此外,目前中國貿易順差與2008年高點相比已經有所收窄,經濟也並未出現過熱跡象,因此本次人民幣升值幅度可能要比2005年溫和得多。

升值利弊 看進口依存還看國產化率
我們利用中國最新出版的涵蓋中國全部42個行業的投入產出表,模擬了人民幣升值5%情況下,各行業利潤將會發生的變化,以計算人民幣升值對不同行業的影響,結果發現受益於人民幣升值的行業多於受損的行業。

這一結論並不符合人民幣升值令中國企業普遍受損的傳統觀點,我們相信這是因為傳統觀點把焦點主要放在人民幣升值對出口成本的影響上,而淡化了對進口的潛在益處。實際上,出口依存度和國產化率較高的行業,可能由於人民幣升值而蒙受更多損失,而出口依存度較低、原材料進口依賴性更強的行業將從人民幣升值中受益更多。

依賴進口商品行業 受惠較顯著
我們的研究發現,人民幣升值的贏家是依賴大宗商品進口的重工業。人民幣升值5%將使石油加工和天然氣生產行業、金屬加工行業、交通運輸設備和金屬採礦行業的成本分別降低2%、1.3%和1%。這些行業將受益於進口原材料購買力的提升及較低的出口依存度。

辦公設備行業和紡織服裝行業將受損。人民幣升值5%將使辦公設備行業和紡織服裝行業的成本分別上升1%和0.8%,主要由於這些行業更依賴於出口,以及(或者)其供應鏈主要在國內。

電子產品 電氣設備 其實可受惠
令人驚訝的是,電子產品製造業、電氣設備行業和通用、特種設備行業,小幅受益於人民幣升值,這是由於它們原材料中較大部分來自進口,因此國內銷售受益程度大於出口受損程度。#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貴族學校﹞瞄準富爸爸 英國Harrow香港開分校

《信報》2010-4-13

電影《哈利波特》曾取景拍攝的英國著名寄宿中學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 ),將會在香港屯門落戶,2012年8月開學,提供1,200個學額及560個宿位,成為香港首間寄宿國際學校

此舉有助香港成為區域教育樞紐?言重了!可為香港臉上貼金?順水人情而已!Harrow真正想瞄準的,肯定是內地34萬個百萬美元富翁。如此這般的「英式聯繫」(British connection),才夠實際。

北京分校學費盛惠20萬港元

港府去年批出屯門掃管笏(近黃金海岸)一幅佔地3.7公頃的土地,給過江龍英國哈羅公學開設分校,招收男女生。該校將於2012年8月開學,初期招收1,200個幼兒至預科班的學額及560個宿位,其後學額增加到1,500個。

校方計劃興建11座宿舍大樓(boarding house),投資額達7億港元。本地生可以報讀,但本地生佔所的學額比例不會超過一半。

1572年創立的哈羅公學,是英國著名的精英男寄宿學校,與英國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就讀的伊頓公學(Eton School)齊名,至今出產了7名英國首相,包括成績幾乎最差的邱吉爾。另外,印度首任首相尼赫魯、約旦前國王胡辛、伊拉克末代國王費薩爾二世都是哈羅畢業生,可謂名人輩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前商務部部長、現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愛子薄瓜瓜,小時候亦被送往英國哈羅公學讀書,成為該校首名來自中國的學生,後來他以全額獎學金考入牛津大學。

哈羅的教育理念是要培訓學生的領導能力,標榜老師亦會在宿舍居住,周末周日會為學生舉辦大量課餘活動和比賽,在群體生活中學習。在英國總校,校園設有藝廊、高爾夫球場、農莊、影院等。學校的課外活動,香港人可能好羨慕。人家不只是踢波吹水吹牧童笛,而是騎馬滑水打高而富,實屬貴族學校才有。

目前哈羅在海外已設有兩間分校,99年進軍曼谷,05年進駐北京,都收男女生。學費方面,一點都不便宜,英國總校每年盛惠28,545英鎊(約341 416港元);曼谷分校學前班至13年級每年介乎331,860泰銖(約79,611港元)至605,190泰銖(約145,182港元)。北京分校學前班至13年級的學費,則介乎每年96,900元人民幣(約110,175港元)至179,300元人民幣(203,863港元)。至於香港分校的學費又如何?校方說目前仍然未決定,明年才會公布,但表示不會是本地最貴的學府。

其實哈羅公學是香港首間寄宿國際學校,學費好難直接同其他國際學校比較。目前香港有56間國際學校,開辦9個國家如英、美、澳、加、日、韓等及國際文憑組織(IB)的課程。根據教統局06年編制的《香港國際學校概覽》,中學學費最高的3間分別是耀中國際學校(每年13.2萬港元)、香港國際學校(每年13.7萬港元)、漢基國際學校(每年12.6萬港元),未計入學各項費用。如果要辦1周7天寄宿學校,開支肯定不止這水平,外界就估計隨時拍得住曼谷與北京分校的學費。

市場:中港42萬個富爸爸

哈羅在香港開分校,相信也像北京分校一樣,都是瞄準大陸市場,外加香港本土市場及海外僱員市場。

根據花旗私人銀行日前公布的《2010財富報告》,2009年,中國百萬美元富翁有34.3萬人,全球排名第4(第1位是251.9萬人的美國,第2位是66.9萬人的日本,第3位是43.9萬人的英國),以金融海嘯後大國崛起的速度,明年今日,中國的百萬美元富翁肯定會飆升。總之,一早瞄準這批精英的子女,在情在理,在政在經,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自選動作。更何況,港府還給與迹近送大禮的批地優惠呢!

講到香港,哈羅有教無類,自然也包括香港百萬美元富翁的子女。畢竟,香港雖然細,但根據《2010財富報告》,百萬美元富翁的人數也有7.2萬名,雖然長遠來說,依然難逃「邊緣化厄運」,但短中期而言,還是不容小覷的(順便一提,新加坡「只得」5.8名百萬美元富翁,明顯「輸給」香港,未知升斗港人會否覺得與有榮焉?)!

曼谷哈羅27國來朝

講開哈羅分校,「曼谷經驗」也值一提。由於泰國地租便宜,公學位處市中心,交通便利,加上鄰近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地,吸引大批毗鄰國家的達官貴人子弟就讀,目前公學學生來自世界27個不同地區。

由於這批子弟非富則貴,個個都是「金叵羅」,父母均希望子女入讀著名學府,但又不願他們初中前離開家人太遠,所以都選擇讓子女入讀曼谷哈羅,讀完初中才送到英國入讀哈羅直屬高中。

老紀有個朋友,其子在港未能升讀名牌中學,便將他送到曼谷哈羅,每隔幾星期飛往泰國一轉,既探仔,又度假,閒來做SPA,拜四面佛,打高而富,一樂也。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投資移民﹞內地客當場下訂 房價7年飆漲1.6倍

《經濟通通訊社14日專訊》香港置業表示,九龍站向來為投資移民入市的熱門心水,該行剛協助一名內地客斥資1438萬元「即睇即買」擎天半島一個逾千呎大單位,原業主於03年摸底入市,賺近900萬元。

代理表示,原業主於03年4月以約546﹒8萬元購入單位,帳面獲利約891萬元,升值逾1﹒6倍。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今年首季,擎天半島共錄得71宗二手住宅登記,較去年同期的38宗升87%。

香港土地註冊處 http://www.landreg.gov.hk/tc/home/index.htm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港股開戶﹞複委託 台灣操作港股零距離

台灣金管會開放國人透過證券商複委託,買賣紅籌股及陸股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標的合計100檔,3月3日為開放交易首日,投資人反應踴躍。

複委託交易在金流上的規範,類似台股的全額交割股,必須要帳戶有足夠資金才能下單,且沒有信用交易融資券。投資人若要透過複委託買港股,資金必須準備得比操作台股更充足。

複委託買賣有價證券,是指透過券商名義,下單買賣並持有特定公司的有價證券,也就是說,客戶的名字並未登記在特定公司的股東名冊上。

這種架構有點類似目前國人透過銀行買海外基金,基金公司只認銀行一個戶頭,銀行的許多客戶,由銀行自己管理。

【如何開立港股複委託】
◎ 開戶資格
複委託帳戶需年滿20歲方可開戶,父母不可代理未成年子女開戶。
◎ 如何開戶
1. 開立複委託帳戶,需準備雙證件(身分證+健保卡或駕照)、印章、英文姓名(與護照相同,或中翻英之英文姓名)。
2. 開立銀行外幣自有(組合)存款帳戶與外幣交割帳戶。
3. 開戶完成後,客戶自行將交易款項匯入外幣交割帳戶,次日起即可進行交易。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兩岸游牧族:學歷有用 證照更強

2010-04-02 旺報 【文/湯文璇】
兩個兒子漸漸長大,陳雪慧也發現「新移民」的媽媽是不能不出外做事的,因為要應付的事太多,不能全靠老公;一定要學會獨立,要看到大環境的情況才能教好孩子,當孩子遇到問題不知所措時,能給予一個開闊空間的答案,避免讓孩子因為父母錯誤的教導而成了井底之蛙。

而她自己能做的除了新聞就是財經,她拿出看家本領,先讀書考照,取得香港理財顧問(保險、基金、MPF強基金)的專業資格,並通過香港證監會SFC考試,擁有香港證券交易從業員和意見提供資格,以及香港地產代理資格。

有證照在香港找工作就能暢行無阻,目前在香港宏利保險公司任業務副理,並且每天下午為台灣中天電視台做中港股市收盤的連線分析報導。工作之餘她還不忘充實自己,在香港理工大學進修有關財務策劃師的課程。

在工作環境裡,陳雪慧覺得,大陸內地到港工作的人愈來愈多,香港的工作環境和變化也愈來愈大,和同事接觸面也比以前廣,要應對的事更繁雜;和同事聊起來,大家都認為大陸同事鬥爭性強,香港同事競爭力強,台灣同事反倒是與世無爭,從小環境看大環境,大概都差不多。

像陳雪慧這樣的家庭組合發展,就像兩岸三地移居時代的縮影,要結什麼果,就要看你怎麼栽,陳雪慧希望能為這個大移居時代發展做個見證。

兩岸游牧族:「台中港人」陳雪慧

2010-4-2 旺報《台商周報》B8
陳雪慧的兒子有天和一群小朋友起爭執,堂哥說:「我們是中國人。」兒子說:「我們是台灣人。」還有小朋友說:「 不對,我們是香港人。」到底誰是對的?陳雪慧不想矇混過去,她覺得兒子應該知道這段歷史和時代故事,但一時也說不清楚,講不明白,想了想告訴兒子,不論是那裡人都要懂得「尊重人」。

陳雪慧政大新聞系畢業時還很懵懂,不知未來在那裡?於是很會念書又很會考試的她又念了台大社會所的碩士,畢業後她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正好碰上1995年台灣開放電子媒體的政策,香港TVB想在台灣開台,成立了TVBS,不過當時是要到香港工作,她毫不考慮地揮別家人與男友就到香港工作了。

對於二十多歲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孩來說,香港的五光十色很吸引她,就像初生之犢,跑兩岸三地新聞,坐上主播台一點也不辛苦,大概是表現得太好,很快的她又被派到北京當駐點記者,這又是個新嚐試,在北京看到以前歷史地理課本上的文史物件呈現在眼前,她再次眩暈,又被吸引。

在北京短暫的工作,讓她意猶未盡,因為要看得太多了,這時候的她開始不止對時事,對於事件背後具有什麼樣的意義,與來龍去脈都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讓她在1998年陸委會主辦的「兩岸暨大陸新聞報導獎」中獨得「電視大陸新聞類」首獎,她提出的作品是「前進大西南─南昆鐵路行」。

兒子教她講 標準廣東話
在跑電視新聞時是她最輝煌時期,跑過九七的香港回歸、辜汪會談等重要的近代史大事件之後,2000年阿扁上台,她也請調回台,這時兩岸新聞開始寂靜了8年,給她很多時間做自己的事,結婚生子。

和大學時代的香港僑生同學結婚,做了許多新聞系想做的事,她先後進了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成了該中心第一位女記者。又在網路新興時代進了「明日報」,也許是太新,當時民眾接受度不高,最後以關門收場,但對她日後赴港定居時有很大幫助;接著到「自由時報」編譯,當壹周刊到台灣發展時,她又進了調查報導中心,後來因為興趣又調至財金組當研究員,專做財經這一塊,打下了理財和金融證券的基礎,甚至投注整個心力鑽研。

她的事業像游牧民族,但學會逐水草而居,有新聞的嗅覺、靈活、機動,讓她到那裡都可以生存的很好。

成了高齡產婦之後,老公因為有了後代,開始起了思鄉情結,落葉歸根,全家打包移居香港,陳雪慧說:「到香港沒什麼不便,語文對我來說,在TVBS時期,就已有根基,只是腔調口音太重,說出來別人一聽就知道是外地來的。」

有外地口音,在日常生活中有時也會吃點小虧,在街邊的店家買東西被誤認為是觀光客,遭海削一頓。吃了幾次虧之後,下定決心學好廣東話,但是從電視上學的有限,老公忙著工作,無暇仔細一字一句教導,真正矯正好她口音的是位小老師--兒子波基。

香港升學壓力 比台灣大

她帶著孩子到香港定居時,在家專職主婦,所以長子小波基吃奶吃到兩三歲,也許是吃母奶的關係,頭好壯壯,到入學年齡去考幼稚園一試就中,到學校沒多久就擺脫了「台灣粵語」口音,回家還會糾正媽媽的發音,讓她很快就進入情況,說得一口好粵語,和親戚朋友街坊鄰居打成一片。

所以陳雪慧建議:不論是移民那裡,都要先學會當地口音的語言,才不致被排外。而教導口音最好的老師是孩子,因為電視或街坊中有的人說話故意怪腔怪調,若不知道正確方法,可能會學錯,而孩子在學校有老師教,學到的東西比較正統,不易出錯。

到了香港才知道當地的升學壓力原來比台灣還要大,入學考是從小就要經歷的,到大學、研究所無一不考,而且考試還得一關一關的過,不是考一次就過得了關。

陳雪慧說:「在香港學得也比較雜,生活面的東西不少,就拿小波基來說,她在小學的家事課就學會做蛋糕、餅乾,還給自己取了一個很可愛的名字『波基小廚』,現在年紀大了,已知大小分別,硬要大家叫他『波基大佬』。在他初生後,我為他做成長部格,這要感激在網路剛興起時所學,它記錄兒子的成長,將來沒什麼好傳給兒子的,但這一本難能可貴的生活記錄簿就是最好的禮物。」

http://news.chinatimes.com/wantdaily/0,5253,11052103x112010040200032,00.html